拌合站校秤降值是指在拌合站生产过程中,对计量称重设备(如骨料秤、粉料秤、水秤等)进行校准后,发现其显示值比标准值偏低的现象。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需通过系统性分析和调整解决。以下是具体原因和扩展知识:
1. 传感器漂移或老化
称重传感器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零点漂移或灵敏度下降,导致输出信号衰减。金属疲劳、受潮或过载都会加速老化。需定期用砝码或标准载荷测试线性度,必要时更换传感器。
2. 机械结构变形或磨损
秤体支撑部件(如杠杆、轴承)磨损或积料卡滞会增加摩擦阻力,影响称量精度。需检查机械传动的灵活性,清理积灰并润滑活动部件。
3. 信号传输干扰
电缆屏蔽层破损或靠近强电设备时,电磁干扰可能导致毫伏级称重信号失真。建议使用双绞屏蔽线并单独敷设,必要时加装信号隔离器。
4. 参数设置错误
仪表内部的分度值(d)、量程(Max)或滤波系数设置不当会引发表观示值偏差。需对照检定规程重新输入参数,特别注意小数点位数设置。
5. 环境因素影响
温度变化会导致传感器弹性体热胀冷缩,尤其是露天安装的秤体。温差超过10℃时应重新校准,或选用带温度补偿的传感器。
6. 基础沉降或水平偏移
长期振动可能使秤台基础下沉或倾斜,破坏初始水平状态。使用水准仪检查平台水平度,修正后需重新进行偏载测试。
扩展知识
动态校准与静态校准的区别:动态校准需模拟生产时的冲击载荷,通常允许±0.5%误差;静态校准则要求±0.1%以内。
根据JJG 539-2016《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》,中准确度级(Ⅲ级)秤的最小检定分度数不少于1000。
先进拌合站采用冗余称重系统,如双传感器并联或冗余仪表,通过均值算法提升可靠性。
出现降值现象时,应先排除临时性干扰(如瞬时过载),再进行不少于3次重复性测试。若系统性偏差持续存在,需联系计量部门出具校准报告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